人工智能會不會代替醫生?很多人爭得面紅耳赤。
“未來50%的醫生將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”,面對“人工智能能否替代醫生”的提問,協和系醫生集團主任、協和醫學博士朱穎在4月17日舉行的xHealthTalk健康未來高峰對話會上如此回應。
近幾年,隨著計算機技術、認知技術的發展,人工智能在多個行業迅速“躥紅”。醫學作為一個經驗性學科,似乎更契合認知計算、人工智能的自我學習能力。在產業發展和醫生提升自身服務質量需求的驅動下,業界人士紛紛揣測,人工智能到底會不會代替醫生?
在4月17日舉行的清華大學xHealthTalk健康未來高峰對話上,來自IBM Watson等的醫療人工智能科技專家,協和系醫生集團醫療專家和健康保險領域的專家,就人工智能如何改變醫療健康進行了激烈的辯論。
醫學發展需要人工智能
面對人工智能,大部分醫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:醫生是醫療的核心,在診斷過程中,人類的諸多情感因素是人工智能無法代替的。
不過,這并不意味著所有醫生都百分之百認同這一觀點。畢竟,在整個醫學發展過程中,科技在一定程度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如青霉素的發明使用,推動了抗感染疾病以及感控醫學的發展?!搬t學的每次進步都跟科技息息相關,我們號召更多的年輕醫生關注科技?!敝旆f強調。
她指出,醫學是一個嚴肅的事情,其診斷過程較為復雜,但大體可能分為四步:搜集病人臨床信息;對病人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;基于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做出初步的診斷、假設;根據搜集的信息提出檢測方法,然后用該檢測方法證實之前的假設,排除一些可能性低的假設,用朱穎的話說就是“用新技術來確認自己的診斷、想法?!?/p>
面對普通疾病時,醫生往往能快速地按照上述步驟做出診斷。不過,在面對疑難重癥時,這一做法的有效性將大打折扣。朱穎舉例,自己收治的一名患者,肺部長有一個0.7厘米的小結節且伴隨咳嗽,多學科會診后,放射科醫生、胸外科醫生、呼吸科醫生分別給出了不同的治療意見。
“在這種情況下,醫生面臨包括該怎樣告知患者下一步治療在內的不同選擇和決策,我覺得壓力是非常大的?!敝旆f坦言,在面對多種抉擇的情況下,醫生需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的支持。
協和醫生:50%的醫生將被人工智能取代
人工智能會代替醫生嗎?面對這樣的提問,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醫生將持反對的觀點,而產業人士持支持的觀點。
這一次,事實正好相反。朱穎認為,未來50%的醫生將被人工智能替代,且在三個層面進行:
第一個層面是50%的醫生的50%工作將被替代,包括患者后期隨診、語音識別、影像識別。
第二個層面是50%單一識別性、分析性的科室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,如影像科、病理科。
第三個層面是50%低級別、不主動擁抱科技的醫生有可能被替代掉,“這些醫生將需要AI來輔助其進行診斷,而真正優秀的醫生會把AI當成很好的朋友和助手,提供自己的診療效率?!?/p>
上一篇:
下一篇:
協和醫生:50%的醫生未來將被人工智能替代